18款禁止黄免费e尿道囗_国精产品成品人人人入口_精品伊甸乐园2022直达入口高清

最新消息 · 2022-2023-02学期大值班    2023/03/03
教务处
学院主页 教务主页 本处简介 教学机构 支部建设 规章制度 教学服务 工作流程

国家法规

国家法规
当前位置: 教务主页>>规章制度>>国家法规>>正文
 国家法规 
 省厅文件 
 学院文件 
 教务处文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0
2015-11-24 16:15   审核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前 言

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精神,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制定本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3-2025年。

本规划是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区位条件优越。郑州航空港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便于接入主要航路航线,适宜衔接东西南北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利于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

陆空衔接高效。郑州机场是国内大型航空枢纽,规划建设4条跑道,发展空间大;郑州市是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枢纽,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产业基础良好。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重要机场前列,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快集聚,呈现出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放活力彰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集中布局,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各类园区与航空港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实验区进出口总额达294亿美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航空运输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航空港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利于优化航空货运布局,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我国航空港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探索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新途径;有利于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突破口,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郑州大型航空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着力推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机场,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发挥航空运输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大力发展航空设备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

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新高地。

现代航空都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实验区空间布局,以航兴区、以区促航、产城融合,建设具有较高品位和国际化程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

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强化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延伸面向周边区域的产业和服务链,推动与郑州中心城区、郑汴新区联动发展,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17年,实验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功能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航空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机场二期工程建成使用,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大幅提升,连接实验区内外的主要交通通道基本建成;航空设备制造维修、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航空港开放门户地位基本确立;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有力,航空都市框架基本形成。

到2025年,建成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0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前列;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建成现代化航空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按照集约紧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优化功能分区,规范开发秩序,科学确定开发强度,构建“三区两廊”空间发展格局。

航空港区。主要包括机场及其周边核心区域,建设空港服务区、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区,建设陆空联运集疏中心等设施,重点布局发展航空运输、航空航材制造维修、航空物流、保税加工、展示交易等产业。

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位于空港北侧,建设高端商务商贸区、科技研发区、高端居住功能区,围绕绿色廊道和生态水系进行布局,重点发展航空金融、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休闲等产业,建设生态、智慧、宜居新城区。

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位于空港南侧,建设航空科技转化基地和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区,重点布局发展通用航空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等产业。

沿南水北调干渠生态防护走廊。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主干渠两侧宽防护林带设置生态防护走廊,遵循优先保护水质原则,按照干渠管理规定有序建设沿岸森林公园、水系景观、绿化廊道等,打造体现航空文化内涵、集生态保护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景观带。

沿新107国道生态走廊。在实验区新107国道两侧,规划建设防护林带,形成错落有致、纵贯南北的生态景观长廊。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强化陆空交通衔接,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航空货运集疏系统。

建设机场货运枢纽。有序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09—2040)》实施,建成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适时研究建设货运专用跑道、第三航站楼;建成郑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加快航空货运仓储设施建设,完善快件集中监管中心、海关监管仓库等设施,全面提升郑州机场航空货运保障能力。强化与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的合作,发展货运中转、集散业务。

拓展优化航线网络。以连通国际枢纽机场为重点,开辟航线、加密航班,打造轮辐式航线网络,积极发展全货机航班,构建联系全球的空中通道。美洲方向,以安克雷奇、芝加哥、洛杉矶等枢纽机场为主要通航点,辐射美洲各主要机场。欧洲方向,以莫斯科、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等枢纽机场为主要通航点,辐射欧洲各主要机场。亚洲方向,以香港、迪拜、东京等枢纽机场为主要通航点,辐射亚洲、串飞其他机场。澳洲方向,以悉尼、墨尔本机场为主要通航点,辐射澳洲大陆。非洲方向,以迪拜机场为中转点,连接非洲主要机场。完善国内航线网络,提高与国内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的通达性,发展联程联运,实现高效集疏。

发展壮大航空货运货代企业。做大做强现有基地航空公司,培育发展地方航空公司。支持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快递物流企业在郑州机场设立基地、增加运力,建设区域运营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推动航空货运服务代理企业集聚发展,与航空公司、重点客户加强合作,培育一批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骨干企业,拓展航空货运上下游市场。

提升机场服务水平。运用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优化流程设计,完善服务体系,缩短客货进出港时间,提高客货运中转效率,建立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航空服务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连通外部的公路、铁路建设,构建以空港为中心的放射状陆路交通网络。建成登封至商丘、机场至周口等地方高速公路,与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和郑(州)民(权)高速共同构成“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升级改造G107相关路段和S102、S223、S221线,形成“五纵六横”干线公路网。建成郑州东站至郑州机场至许昌、郑州机场至登封至洛阳、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等城际铁路。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铁路网,更好地服务于航空港发展。

加快陆空联运体系建设,形成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互动发展的联运格局。推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集疏便捷的综合性场站和设施,提高转运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卡车航班,建设区域性卡车转运中心,打造航空货物“门到门”快速运输系统。建设完善高铁货运基础设施,积极发展高铁快递业务。加强空陆联运设施建设,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集拼、转运功能。推动郑州机场与郑州高铁客运枢纽站紧密对接,大力发展空铁联运,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

依托航空货运网络,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需求商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带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特色产品物流。发挥产业基础和区域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药品、时装、花卉等特色产品物流,建设全球重要的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国内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研究设立特种商品指定入境口岸,增加进口货源,促进航空货运进出口双向均衡发展。整合应急物流资源,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基地。

航空快递物流。推动快递龙头企业建设区域快递物流基地,构建规模化、网络化航空快递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航空快递转运中心,实现国际快递72小时和国内快递24小时送达。推动快递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新兴业务融合发展,鼓励快递企业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

国际中转物流。加强与国外枢纽机场口岸合作,建设空空联运体系,实现航运信息共享。建设国际中转货物监管设施,规范和简化转关手续,降低中转成本。支持境外航空公司、货代企业以郑州机场为基地,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航空物流配套服务。推进航空物流园建设,完善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交易展示、加工、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企业设立机构、拓展业务,支持发展报关清关、金融保险、咨询评估、投资运营管理等商务服务,培育商贸功能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即时服务。建立航空保税燃油基地,增强保税油价格和服务竞争力。

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积极引进国内外航空制造维修企业,引导本地装备制造和电子电气企业向航空制造领域拓展,重点发展机载设备加工、航空电子仪器、机场专用设备以及航空设备维修等产业,建设国内重要的航空航材制造维修基地。

电子信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与全球领先的设计、研发及代工企业合作,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加快推进智能手机制造和电子部件全球采购、国际分拨中心建设,形成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积极参与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整合进程,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承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郑州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创新药产业,积极引进高端医疗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形成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其他制造业。有重点地发展为航空制造业配套的新型合金材料、复合功能材料,建设以柔性化、智能化、轻型化为重点的精密机械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珠宝饰品、高档服装、工艺美术制品等终端、高端产品。推动周边地区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冷鲜食品、鲜切花等产业。

专业会展。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方向,高标准建设会展基础设施,加强与跨国制造商、贸易商和会展商的战略合作,创造条件积极筹办全球性的航材设备、机场装备、航空技术、通用航空等航空展会暨论坛,积极承办国际知名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高档服装等品牌产品发布会、博览会和展销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航空及关联产业展会品牌。

电子商务。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在进出口通关服务、结售汇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搭建安全便捷的商业交易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研究探索建设跨境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以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推动名牌名店商业街区建设。条件成熟时,在郑州机场扩大出境免税店。

航空金融。重点发展与航空港经济密切相关的金融租赁、离岸结算、航运保险、贸易融资等业务。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租赁企业,发展飞机和大型设备租赁业务。吸引跨国公司设立财务中心、结算中心,开展离岸结算等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围绕贸易融资需求开展金融创新,发展供应链融资和进出口贸易融资,拓展航空运输保险业务。

服务外包。根据国家产业布局和地区资源禀赋,积极发展航空物流信息服务、智能通信软件开发、生物医药研发、航空人才培训、航空商务咨询和认证评估等服务外包及相关服务业,培育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自主品牌,打造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服务外包基地。

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平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在航空航材制造、智能终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等领域,引进核心技术创新团队,集聚高端人才,打造高水平技术研发队伍,设立高端制造业研发中心或研发总部,形成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集中力量开展重点 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借鉴国际经验,规划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区,为空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打造畅通高效的交通网络、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建设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塑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加快高端商务商贸区建设,提升航空金融、商务商贸、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货运货代、制造和服务企业入驻,设立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结算、营销服务中心。依托区域良好生态系统,规划建设一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城市社区,提高城市品位。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共网络资源,推进无线网络覆盖。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推进军民融合物联网应用示范。

内部交通网络。以机场为中心,加快推进实验区内部路网建设,努力构筑与功能和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交通体系。建设环机场快速路,构建与外部衔接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形成“环路+放射线”为骨架的快速路网,实现物流、人流的高效集疏。完善环机场快速路与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路网连通,加快推进各功能区内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网建设,提高路网密度。统筹规划区域内部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城市公交,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基础信息、安全应急、综合运输管理与协调系统建设,建立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促进城市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

市政公用设施。加快供水、供电、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市政设施体系。加快南水北调受水设施、水厂及管网建设,规划建设应急备用水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适度超前建设电网、变电站,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积极推进燃气输配系统和供热、供暖管网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推进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电缆入地,形成无管线城市天空。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发展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科学布局中小学、幼儿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建设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教育中心,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居民与外来人士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南水北调干渠和新107国道沿线生态廊道景观带,加快绿道建设,优化绿地布局,构建区域绿网系统。实施区内河道治理,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景观,形成生态水系环境。加强南水北调干渠、森林公园、苑陵故城等生态敏感地带保护,严格控制开发边界,严格保护生态走廊,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积极利用区外水源,实现多水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强化环境保护。加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降低排污强度,加大环境风险管控监管力度。推进区域内建立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加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噪声管制,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提升开放门户功能,发挥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的服务带动作用,为内陆地区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提供平台,促进区域联动互动发展,构筑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优势。

整合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完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物流、仓储、研发、展示等功能,推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建成二期工程,在符合相关审批条件前提下适时扩区。推进保税物流中心二期等建设。在条件成熟时,按现有程序上报国务院申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区事宜。

加快口岸建设。完善航空口岸功能,建设内陆地区口岸后续监管场所,加大货站、堆场、仓储、口岸联检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口岸信息化、机械化管理和作业水平。

促进通关便利化。加快电子口岸平台建设,促进进出口货物通关无纸化改革。实行海关、商检、边检联动服务和24小时预约通关、预约查验。加快推进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区港联动”、“区区联动”,积极推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试点工作。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建立完善通关联络协调机制,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

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投资者保护、履约、结算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提高贸易仲裁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全面推行客商投资代办制,设立投资便利化的集中办公场所,方便企业办理通关申报、税务、外汇、金融、货代等业务。设立营商服务专职机构,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引进国际专业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贸易、通关、支付等优质服务。积极研究对外国人在郑州机场口岸入境提供便利政策。

推进民航管理先行先试。加大实验区民航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外资进入民航业。对涉及郑州的航权开放予以积极考虑,优先考虑开放第五航权,适时研究开放第七航权的可能性,鼓励中外航空公司经营往返郑州的国际客货运航线。对进驻实验区的中外航空公司在航线经营权、航班时刻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完善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支持发展通用航空。

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支持实验区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促进航空物流和加工贸易发展。推动郑州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园区良好实践经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提升郑汴一体化发展水平。发挥交通、产业和开放优势,强化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与郑东新区、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形成现代化城市功能组团,提升郑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把实验区建设成为郑汴新区的核心区域,增强开放带动作用,推动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

增强中原经济区发展活力。发挥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增强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能力,带动中原经济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合作机制,推动与周边区域共建产业园区、物流基地等。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中原经济区参与全球投资贸易、文化旅游、航空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强化与其他区域合作交流。加强与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联动发展,完善陆空集疏运网络,打通中西部国际货运通道。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合作交流,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促进合作共赢。

金融支持政策。对实验区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适时探索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相关专项政策,对在综合保税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购买25吨以上飞机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研究在综保区设立财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开设离岸账户,集中管理境外成员公司的外汇资金。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范围内,合理确定实验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规范征地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国家在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根据实验区建设实际,在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向河南省适当倾斜。实验区土地必须纳入所在地城市统一规划管理,依法审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供给。

服务外包政策。在实验区设立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享受服务外包相关政策。

对实验区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由财政部牵头进行专题研究。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工作指导,加大对实验区基础设施、自主创新和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民航局要加强业务指导,积极支持实验区建设和在民航管理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河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实验区管理机构,有序有力推进规划实施。

上一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
下一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关闭窗口
大兴区| 察隅县| 丰顺县| 宜昌市| 通辽市| 梅河口市| 驻马店市| 房产| 梧州市| 南乐县|